全球造船业正经历着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酷的冬天。财报显示,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上半年收入大降37%至55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仅为2.158亿元人民币,还要拜政府6.7亿元的补贴所赐。
今年上半年公司仅获得价值5800万美元的订单,全部是巴拿马型船舶,这仅仅相当于两艘船的价格。而就在去年下半年,熔盛重工还在为那笔7.25亿美元的“苏伊士油轮”的订单而喝着香槟庆祝。
的确,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迟缓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导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今年以来下跌56%,而该指数正是衡量船运成本的行业基准。不过真正让张志熔和熔盛重工头疼的还是25年来最严重的航运低迷导致的船舶供应过剩,而造成供应过量的罪魁祸首,正是张志熔和熔盛重工自己。
福布斯富豪张志熔的造船发迹史
故事要从2005年开始说起,彼时的张志熔还是一位发迹于上海的地产大亨。自从当年兴建第一家造船厂,仅仅三年就造出了第一艘船,创造了造船史上的奇迹。
一直以来,中国是大宗商品最为旺盛的买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造船业。在2009年出台一项为期3年的刺激计划,鼓励银行向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造船企业放贷,并为外国购船方提供信贷。
而当时全球流动性枯竭,船舶买家有时拖欠付款。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船东倾向于在国内购买船舶,对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熔盛重工借此机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崛起的机会。
随后熔盛重工于2010年香港上市,谋求将业务从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扩大到液化气船和大型海洋工程装备,成功抵御了2008年那次全球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并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造船企业。
在《2012胡润长三角地区财富报告》中,张志熔家族以房地产和造船业累积的255亿元财富位列长三角富豪第十位,在2012年《新财富》发布的500富人榜中,张志熔位列第26位。
这样一位年轻而富有野心,有扩张能力且不乏实干精神的富豪,是怎样把这家造船业巨头领上绝路的?
7亿美元订单惹争议
2011年12月8日,熔盛重工宣布,接到10艘“苏伊士油轮”的订单,2013年至2014年间交付,除此之外买方还可以选择再订10艘同型油轮。订单总价高达约7.25亿美元。
乐观的人认为,这一订单表明,中国国有航运企业准备下巨额订单订购新油轮,另外还可能订购运输铁矿石等干散货大宗商品的货轮。而悲观或者冷静的人来看,这些船只的交付只会让艰难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化。
中国造船厂的迅猛扩张,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批低技术含量的船舶供应,令运价保持在较低水平,也令全球船东的严冬延长。事实上2011年中国造船业新订单已经大减了52%,而熔盛重工的这笔新单彻底让市场愤怒了。
饮鸩止渴 行业全面陷入危机
这一订单好似压倒造船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有评论指斥称此订单“完全是不负责任和毫无必要的”。很简单,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再接这么大的订单,无异于饮鸩止渴。
根据野村证券的研究,全球而言,今年新船订单下滑近五分之三。利润率显然承受着压力。巴克莱表示,新造集装箱船舶(中国船厂的特长)的价格在过去一年已下降15%,而二手船买价跌幅三倍于此。
危机已经开始显现,中国数百家中小型造船厂在国外订单萎缩与国内银行大幅减少信贷的双重夹击下,徘徊在破产边缘。据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中小型干船坞制造基地浙江省,大约80%的造船厂或者已经停产,或者仅以一半产能运转。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曾表示,国内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破产。
张志熔也是牺牲品
无论是经营房地产还是进军造船业,再或者和中海油联手合作,张志熔都不是一个凭冲动做事的人。
但最近张志熔还是陷入了失信的质疑中。由于涉嫌在美国股市从事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内幕交易,张志熔实际掌控的公司Well Advantage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受此影响,张志熔担任董事局主席的熔盛重工和恒盛地产两家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跳水,尤其是熔盛重工,受双重打击,股价已经在1港元附近徘回许久。
尽管熔盛重工对那笔大订单的辩护振振有词:“如果我们不接这份订单,其他公司也会接。提高中国自身的船运能力很重要。自然资源的运输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这句话恰恰折射了张志熔这个发迹史的心态。乘着各种政策的东风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但随着政策的调整而风光难在,为了扳回败局,铤而走险,不断做出短期获益而无视长期发展的举动。
中国民营企业的悲剧
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提升,市场不会给这些企业家缓慢转型的机会。张志熔等人在短期内能够迅速上位,不仅仅是其卓越的商业眼光,更重要的是资源运作技巧。
他们可以获得政府巨大的信用背书,巨大的资金链把地方政府与这些企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张志熔们也就转身成为权贵企业,与大多数人所设想的不同,对中国市场而言,看重的不是国企民企之分,只要能够带来利润与品牌,地方政府就会大力扶持。地方政府之所以看重国企,是因为国企的巨额投资,会带来更多的GDP。
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行业如此惨